台灣確診破萬!醫憂心呼吸器滿載 能救的人也熬不過
新台新聞社
台灣在6月4日,確診病例已經破萬,而現在年齡60歲以上的患者,就高達三成是重症,第一線的醫生非常擔憂的是,因為呼吸器已經滿載,有些病人只能給他高濃度的純氧,還能救的人,很可能因為沒有呼吸器而熬不過去。
6月4日,台灣確診病例已經突破萬人大關!這一波本土疫情,直到現在都無法說控制住,6月3日公布的案例中,一位40多歲女性,沒有慢性病史,5月13日發病,出現發燒、胸痛、腹瀉等等症狀,同一天第一次PCR採檢陰性,21日二採是陽性,23日確診,25日住院,31日死亡,台灣面臨不只是年輕個案死亡增加,卻沒有餘力做病理死因探討,還有死亡案例延遲通報的狀況,另外採檢時間點跟量能的困境。
林口長庚兒童感染科教授級主治醫師黃玉成:「那個陰轉陽,那可能就是看他採檢(時間)點,他當初是有症狀去採檢,還是接觸者有症狀,那又不一樣,只是單純的接觸者,或者是單純的有症狀,或者是兩個加在一起,那陽性率就會都會不一樣,還有時間點都會影響到,所以有時候不能說一次採陰,就說一定是沒事,看你的危險是屬於哪一種的。」
感染科專家黃玉成坦言,因為個案數來的又急又快,無法像2020年時一確診就住院,輕重症都能慢慢觀察,去治療,現在輕症患者在家中或是檢疫所裡,中間病程很難掌握,像是血氧濃度越來越低而不自知,導致快要缺氧猝死,而根據指揮中心6月4日公布的數據,4月20日後的確診個案有8894例,當中有17.5%,1560人是重症,年齡60歲以上的3330位個案中,有高達3成,1087例是重症,現在第一線醫生憂心忡忡的是,重症加護的量能已經滿載,還能救的人卻可能熬不過。
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胸腔內科主任周百謙:「(缺負壓重症病房)所以在沒有辦法使用呼吸器的情況下,就會被迫使用高濃度的氧氣,來維持他的一個生命,我們的一個新冠重症,都已經使用這麼多高級的一些後線藥物,例如瑞德西韋,或者是一些免疫調控藥物或是類固醇,事實上來講的話,這些藥物不是當天就有足夠的效果,來力挽狂瀾,他(患者)可能要透過3到7天,慢慢去調整身體的一個免疫,他的一個代謝,(過程中)所以他體力無法支撐,每一分鐘30下到40下的一個換氣,所以說這時候所謂的呼吸器的一個資源,其實是一種支持性療法,目的是在這個7到14天的一個期間,將藥物慢慢發揮作用之外,最重要的一點,是讓他的一個病毒,雖然說沒辦法立刻清除,但是後續只要能藉由呼吸器,或將肺泡將痰能夠清出來,其實它會遠比這些免疫的調控藥物效果更好,只是說我們目前其實呼吸器已經都滿載了。」
北醫胸腔內科主任周百謙相當憂心,他說插管不見得就是不好,有些病人就是需要呼吸器度過這段危險期,但現在面臨呼吸器不夠的險境,而再用發病日去估算,若是在5月24日到31日間確診的病患,往後7到10天,也就是6月第二個禮拜,可能還會有很多重症增加,而要避免重症,打疫苗就是當務之急,台灣周產期醫學會理事長洪泰和就提醒孕婦們。
台北長庚婦產科系主任洪泰和:「孕婦萬一感染新冠肺炎的話,她發生重症的風險比較高,也就是說她會知道入住到那個加護病房,那真的發生早產的風險會比較大,所以如果她打了疫苗,最大的好處就是會發揮,至少6到7成以上的保護力,那另外一個好處還有包括說,大概有1%到1.6%左右的風險會有垂直感染,也就是這病毒可能從孕婦的體內,那經由胎盤到胎兒,如果孕婦打了疫苗,那這個自己會產生抗體,那抗體就會經由胎盤保護寶寶。」
若重症患者越來越多,留置在醫院的時間拉長,醫療量能就面臨崩潰,也更難救起每一個人,這些不是數據,是一個個心碎的家庭。